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黄海荣)2024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渐入尾声,A股市场现金分红数据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4年4805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分红总额突破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央企国企贡献超六成分红规模,六大行合计派发“红包”超4200亿元。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政策引导、企业责任与市场信心形成共振,传递出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
政策红利释放长期价值 分红规模与结构“双升”
回顾A股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从1990年资本市场初建到2024年,A股分红生态发生深刻变化。A股市场初期以融资功能为主,上市公司普遍缺乏分红意识。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1990年到2010年,A股累计完成现金分红总额约2万亿元,年均分红约1000亿元,分红公司占比不足30%。2024年分红公司占比达89%,其中工商银行等公司单家分红额超1000亿元,相当于1990年到2010年整个A股市场的年均分红额。
近年来,一系列举措陆续推出、落地,分红政策从“软约束”到“硬要求”持续迭代,带来A股分红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01年《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要求新股发行公司董事会需对最近3年未分红派息作出解释,到2013年《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设定不同阶段公司分红比例底线,再到2023年新“国九条”(《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并实施风险警示,倒逼企业重视股东回报。2024年触发风险警示公司达1437家,政策落地威力逐渐显现。除强制要求外,一系列激励措施同步上线。证监会2024年11月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鼓励企业制定中长期分红规划,增加分红频次,优化节奏,合理提高分红率。 12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自2025年1月1日起,对沪、深市场A股分红派息手续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
在分红政策的强力驱动下,2024年A股上市公司分红呈现“规模创新高、诚意超预期”的显著特征。2024年分红总额同比增速10.3%,显著高于2023年的3.9%。央企分红率从2019年35%跃升至2024年55%。
从绝对金额来看,头部企业扮演分红主力角色。中国移动以全年派现约1005.21亿元暂居榜首,其中包括年末派息535.78亿港元(约合499.4亿元人民币)及年中分红。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2024年净利润507.45亿元,却豪掷199.76亿元分红(每10股派45.53元),分红比例达39.4%。这是其连续第二年分红比例超50%(2023年分红比例50%),且股息率(按当前股价)达1.8%,远超动力电池行业平均ROE(15%)。公司称“现金流充沛,有能力也有义务回馈股东”。从行业来看,比较典型的企业涵盖金融、消费、科技等多个领域,表现为分红规模与频次提升。银行、消费(如白酒)等传统高现金流行业仍是分红主力,但科技(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新能源等领域分红增长显著,反映经济结构升级趋势。
此外,上市公司分红行为呈现结构优化且更加稳定的特点。2024年,连续5年分红的上市公司超过1800家,占上市满5年的上市公司数量的40%;近800家上市公司连续10年分红,占上市满10年的上市公司数量的28%。
从分红频次和节奏来看,中期分红的公司显著增加。其中,2024年科创板中期分红公司达111家,较2020年增长6.4倍,显示成长型企业开始平衡研发投入与股东回报,推动创新与回报并重的生态。
分析人士指出,中期分红普及化(如招商银行一年两次分红)使投资者更早获得回报,推动市场从短期炒作转向长期价值投资。股份制银行龙头招商银行2024年中期派息252.2亿元,全年派息504.4亿元,成为首家实施“一年两次分红”的A股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比例达30%,全年分红比例提升至45%,股息率(按H股计算)达6.8%,吸引险资持续增持。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常态化分红是企业向外界展示其经营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助于塑造正面的企业形象。稳定的分红政策有利于吸引追求稳定收益的长期投资者,此外还可以稳定股价,减少或平抑股价波动,约束投机行为。
红利资产投资价值凸显 健康稳定的市场生态加速形成
政策引导、企业盈利改善与市场生态优化形成合力,推动分红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回馈”。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向股东返还利润的一种方式,对上市公司本身及其投资者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市公司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小溪表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透明、合理的分红政策有助于其完善财务管理和内控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对于投资者而言,定期稳定的分红可以向市场传递公司盈利能力强、财务状况良好的信号,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预期稳定的投资回报,降低其投资风险,提升股票市场的投资吸引力。
通过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上市公司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市场形象和信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数据显示,险资、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偏好高股息资产,2024年97%的高分红公司获机构增持,部分公司年内股价涨幅超25%,推动分红与市值管理深度绑定,在价值投资理念影响下,红利资产投资价值凸显。数据显示,2024年险资、社保基金对高股息资产持仓占比达37%,股息率5%以上公司获外资增持超800亿元。
近年来,监管机构系列政策陆续发力,优化分红决策程序(如简化中期分红流程)和引入国际标准,推动A股向成熟市场靠拢。数据显示,2024年A股平均股利支付率(37.7%)和股息率(2.5%)已超过美股水平(美股标普500股息率长期稳定在1.5%-2.5%),沪深300指数股息率达3.4%。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2024年市场的分红回购已远超IPO、再融资和减持的总规模,显示制度设计逐渐完善,投资和融资更加协调的市场生态加速形成。
分红回购规模超越融资减持能够带来市场资金结构再平衡,回购叠加分红显著对冲IPO、再融资和减持的抽血效应,有效改善市场流动性预期,是形成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里程碑。田利辉分析称,从长期来看,这一进程持续推动资本市场从“输血式扩张”转向“造血式成长”,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消费升级等高质量领域聚集。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徐蕴峰表示,这体现了资本市场从“融资市”到“投资市”的功能重构,不仅提升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巩固“投资—回报—发展”的良性循环,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中国资本市场正完成从“投机博弈场”到“价值发现池”的华丽转身。这一转变既是制度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映射。未来,随着分红政策的精细化、国际化,A股有望成为全球资本增配人民币资产的核心载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