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汽中心发布了《中国汽车测评报告(2025)》,该报告由中汽中心联合行业、高校共同编写,涵盖国内外第三方测评现状及发展趋势,深度分析主被动安全、智能网联、绿色健康、商用车、消费者调研相关领域,为行业及消费者带来了专业而全面的第三方新车测评研究成果。
道路交通事故中儿童乘员碰撞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量研究表明,相比于成年乘员,儿童在交通事故中往往有更高的损伤风险,尤其是头部损伤和胸部损伤。因此,儿童乘员保护成为专业测评机构关注的重中之重。
碰撞测试表现优良,VRU自动紧急制动性能需加强
车辆碰撞是交通事故中最危险的形式之一,儿童乘员因身体发育尚未成熟,且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高速冲击力会直接作用于儿童脆弱的颈部、脊柱和头部,对儿童乘员造成致命性伤害。
《C-NCAP管理规则(2024年版)》对车辆的儿童保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面碰撞速度由2021版的50km/h提升到55km/h,速度的增加会使乘员载荷准则提升3-6g。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中,后排放置Q系列3岁儿童假人。而正面50%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MPDB)碰撞试验中,第二排右侧则放置Q系列10岁儿童假人。
《中国汽车测评报告(2025)》数据显示,在测评车型中,Q3和Q10两种儿童假人的平均得分率均为90%以上,Q3儿童假人试验平均得分为3.66分(满分4分),平均得分率为91.5%,其中燃油车平均得分率为97.5%,新能源车为90%。Q10儿童假人平均得分为3.98分(满分4分),平均得分率为99.5%,其中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平均得分率分别为99.4%和99.5%。
此外,针对儿童上下学穿行马路面临更高安全风险的场景,C-NCAP在VRU自动紧急制动试验中增加儿童目标物。在车辆直行与前方近端被遮挡的穿行的儿童测试场景(CPNCO)中,儿童以5km/h的速度与车辆行驶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试验车辆分别以20km/h、40km/h和60km/h的速度测试,测试车辆的识别和反应能力。
报告发现,20款被测车型CPNCO测试场景平均得分率为60.99%,各车型得分表现差异较大,失分车型主要失分点为60km/h的速度点,其平均得分率为45%,显著低于其他速度点。
儿童安全座椅性能稳步提升
由于儿童与成人的生理结构不同,而车内安全带是针对成人开发设计的,其并不适用于儿童,因此儿童乘车需要使用儿童约束系统(俗称儿童安全座椅),以保证行车安全。对于幼儿来讲,使用儿童约束系统乘车可以把伤害降低50%-80%。
《C-NCAP管理规则(2024年版)》在儿童保护静态评价中,全面更新“静态评价用儿童约束系统产品清单”,清单中覆盖整体式和非整体式、安全带固定和ISOFIX固定、前向安装和后向安装以及不同尺寸类别的儿童约束系统,以更加全面地评估车辆对于儿童约束系统的安装稳定性和便利性。
《中国汽车测评报告(2025)》显示,在测评车型中,儿童保护静态评价平均分为2.75(满分3分),平均得分率为91.7%。获得2分以下的车型为0款,获得2-2.5分的车型有2款,获得2.5-3分的车型有8款,占比40%,获得满分3分的车型有10款,占比50%。报告指出,车辆对于儿童约束系统适配性和安装便利性方面的性能在逐步提升中。
儿童遗忘提醒功能配备率尚有提升空间
近年来,儿童被遗忘在车内的悲剧事件时有发生。为了降低因儿童遗留车内造成的事故,《C-NCAP管理规则(2024年版)》引入儿童遗忘提醒测评项目,这是国内汽车安全领域首次引入该功能测评项目,旨在探测到被遗留在车内的儿童,系统能在一定时间内发出警报,避免车内温度升高对儿童造成伤害。
儿童遗忘提醒功能CPD要求探测系统应具有感知6岁及以下儿童的能力,感知范围应至少包括二排座椅。整个系统应集成到车辆上,但对于间接感应系统,可将儿童安全座椅作为传感器,系统通过与儿童安全座椅通讯来感知是否有儿童在车上。
可以预计,在C-NCAP的推动之下,广大车企将更加重视儿童安全,不断提高CPD功能的装配率,并进一步提升其功能表现。
对于儿童遗忘提醒功能CPD未来发展方向,报告认为,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会向识别精度更高、误报率更低的直接感应倾斜,间接感应的比重逐渐下调,C-NCAP会细化直接感应场景,覆盖不同年龄段儿童、儿童乘坐座椅和不乘坐儿童座椅的情况,以及涉及儿童清醒及睡眠状态,进一步引领企业提升智能化驱动下的儿童安全保护性能。
汽车安全每提高一分,儿童安全出行就多一份保障。中汽中心将持续优化儿童成员保护测评技术,指引车企不断投入研发,提升车辆的安全技术水平,为儿童创造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