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安全,依然是汽车工业最基本,也必须坚守的底线。
作为一家拥有35年研发沉淀的中国汽车品牌,长城汽车以一座耗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达5.7万平方米的安全试验室,为“生命第一,安全至上”写下注脚。这座位于保定的的“亚洲最大汽车安全试验场”,不仅具备全球先进的主被动安全测试能力,也展示了长城对汽车安全系统性建设的坚持与定力,是中国品牌在构建汽车安全体系中的重要里程碑。
长城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魏建军接受央视专访
创始人、董事长魏建军在央视采访中郑重承诺:“生命第一,安全至上。”这句承诺,正在被实打实的技术投入所兑现。
从第一到最大:安全是长城汽车的起点与底线
时光回到20年前的2005年,彼时国内尚无成熟的汽车安全体系可供参考,长城汽车摸着石头过河,正式组建了安全技术团队。2008年,长城汽车建立了国内首个碰撞试验室,从零起步,迈出了自主安全体系建设的第一步。
此后十余年里,长城汽车围绕乘员安全、行人保护、车辆完整性构建起三维安全体系(“3DP理念”),并在主动安全、电池安全、功能与网络安全等方面持续拓展,将安全从碰撞测试的一个环节,延展为贯穿造车全过程的底层逻辑。
长城汽车试验场内部
最新启用的全新安全试验室,正是这一体系化演进的集大成者。试验室采用五区八轨设计,设有中央碰撞区、新能源独立专区、静态拍摄室等功能区域,可实现多角度、多场景碰撞测试。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这座试验室还在牵引系统、刚性避障、测试台车等关键设备上实现了独立自研,是首家全球车企自研试验室,全球主机厂首个具备主被动结合测试能力的自研试验室。其牵引系统支持最高120km/h测试车速,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标志着长城汽车验证能力从“能测”到“深测”的跃升。
不惜代价的极致安全魏建军:为生命投入每一分钱都值得
在行业普遍关注智能驾驶的当下,长城汽车仍持续将资金投入到安全研发。2024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达104亿元,占公司销售额的5.2%,安全则是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的是,碰撞测试成本动辄百万,而长城汽车仅假人系统总价值就高达亿元。据悉,长城汽车的假人系统内置了130余项传感器,结合4000帧/秒的高速摄影,可完整记录0.1秒碰撞过程。测试数据不仅用于验证,也用于长城自主仿真模型的持续优化。
长城汽车现有假人34个,在车型安全性能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全新试验室里还设立了新能源测试区,构建起“预测-阻断-隔离-灭火”四重防御系统,确保在极端场景下依然能够稳定防护。而在整车安全设计中,长城坚持采用高强度钢+A柱热成型钢+结构胶一体化工艺,有效缓解碰撞冲击。以魏牌全新高山车型为例,不仅搭载了6秒保压侧气帘、双预紧限力安全带,还在行业内首次采用热气栈型加强管设计,有效抵御撞击,保护驾乘安全。
魏建军在媒体采访中表示,0.1秒的碰撞要100多万,这是最贵的科普,也是对生命的敬畏。
央视见证背后的敬畏之心:中国汽车向上生长的文化根基
在央视记录式拍摄下,一场公开透明的整车碰撞测试完整还原了长城“良心造车”的日常。
镜头里,一辆正常行驶的魏牌全新高山,在受到时速60公里的测试台车侧面撞击后,结构保持完整,乘员生存空间充足,A柱未见明显变形。碰撞瞬间,侧气帘准确起爆并持续保压,高压电系统断电,ECALL系统自动启动,车门解锁、警示灯闪烁,完成整套救援响应。整车在关键安全指标上的优异表现,为中国品牌筑牢了经得起验证的安全底线。
魏牌全新高山车型碰撞测试
面对智能化潮流,长城汽车用真实场景还原与极限测试回应用户关切,将“长期主义”作为造车准则,时刻守住安全底线。正如魏建军所言,“安全不能靠讲故事,它必须靠验证。”
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下,长城汽车旗下车型屡获C-NCAP、EuroNCAP、A-NCAP五星认证,并通过ISO26262、UN-R155等国际安全标准认证,成为率先建立全球安全合规链路的中国车企之一。
从35年前组建安全团队开始,到如今亚洲最大试验室落成,长城汽车以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用全球领先的安全体系撑起用户信任,用一次次实测与回应着“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品牌初心。这不只是一次行业事件的记录,更是一次价值观的展示,为中国制造向上赋能,也为世界汽车安全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