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拍”不能成了偷拍者的“遮羞布”-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17 08:48:54
来源:新京报

“街拍”不能成了偷拍者的“遮羞布”

字体:

  上海安福路,被戏称为“街拍的宇宙中心”。在那活跃的,除了专程来此打卡的网红外,还有一群“老法师”(指那些摄影经验丰富的拍者)拿着“长枪短炮”来找寻街拍灵感。然而,近年来,安福路“老法师”也陷入舆论争议。据新闻晨报报道,有人吐槽,一部分人打着“老法师”的名号,实则为了“偷拍”美女。最近一段上海一女子安福路上怒怼“老法师偷拍”的视频就在网络上爆火。

  时至今日,“街拍”作为一种街头文化活动,在我国大中城市变得越来越流行。但就算正常的“街拍”,也具有一定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艺术创作,反对者则认为侵犯了被拍摄者的肖像权。

  其实,专业的拍摄者在“街拍”和发表前,会尽量取得被拍摄者的同意。但国内的一些“街拍”爱好者,选择在被拍摄者毫不知情的情况进行偷拍,拍摄完后也不经同意就对照片或视频进行发表,有的还利用这些照片在短视频或种草平台吸引流量、获得广告投放,由此牟利。

  不少爱好者还专门选择对“穿着清凉”的时髦女郎拍摄,即便被拍摄者表达了拒绝,一些拍摄者仍我行我素。这些行为既不文明,也涉嫌侵犯了路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街拍”不能成了偷拍者的“遮羞布”。

  当然,“街拍”本身并没原罪。如果能够规范运行,“街拍”可以丰富公众的城市文化生活,也能展示城市之美。这就需要对“街拍”加强引导与规范,防范商业“街拍”衍生“偷拍”灰产。

  公共场所管理者,不妨加强精细化管理,对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街拍者”,予以劝阻;对影响公共秩序的“街拍”行为,及时报警处理。同时,对“街拍者”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在拍摄前征得被拍摄者的同意等。

  对于公众来说,也要增强维权意识,一旦发现被侵权,及时制止。像此次上海安福路怒怼“老法师”偷拍的女子,就很勇敢,值得大家学习。

  公共场所拍摄他人,不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街拍”的“视线”不能逾越法律红线。这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对公共场所偷拍说不。(戴先任)

【纠错】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