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国防工业自主化再提速
这是2020年10月23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空军基地拍摄的一架F-39“鹰狮”战斗机
文/魏裕轩 方晓志
编辑/黄红华
巴西政府在“巴西新工业”计划启动一周年之际,于近日正式批准了总额约1129亿雷亚尔(约合196亿美元)的一揽子国防工业投资计划,重点聚焦关键技术和产业链协同发展,以期推动技术自主化与产业现代化。
这是近年来巴西政府规模最大、覆盖领域最广的国防领域投资。批准该一揽子国防工业投资计划,不仅将在军事层面增强巴西自主防御能力、减少对外依赖,同时展示出巴西的国家实力与发展决心,并为该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多年来积极探索
巴西很早就开始探索国防工业自主化。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严峻的国际形势促使巴西开始重视国防工业,着手建立本国的国防工业基础。但由于当时进口武器渠道受到严格限制,巴西只能将建设重点集中于轻武器制造领域。
二战结束后,出于维护自身国家安全与利益的考量,巴西政府主导推行“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战略,积极引入国外技术并建立国营军工企业,涉及飞机制造、装甲车生产等多个军工领域,并逐步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生产经验。为此,政府专门设立相关机构以统筹国防工业发展,包括设立两级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发展协调国防工业,以及加强军民科技的交流和补充,这为后来巴西国内国防工业的自主化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随着冷战的结束,巴西国防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巴西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制定了寓军于民、以民带军、军民兼顾、互相促进的发展方针,加大对国防工业自主化的投入力度。巴西在升级改造现有军工企业、提升军事装备性能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吸收先进技术,增强本国科技研发能力。
2024年2月,巴西启动“巴西新工业”国防工业投资计划,明确了推动事关国家主权和国防的技术发展六项重点任务,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和自主可控的国防工业体系,在国防工业自主化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多措并举提速发展
当前,全球军事竞争态势日趋激烈,为此各国纷纷加大国防建设投入,巴西政府为解决本国国防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并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十分重视在多个领域多措并举,助力国防工业自主化提速。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巴西政府此次批准的1129亿雷亚尔投资计划总金额中约70%的资金来自国有银行,其余部分由私营企业承担,其中公共投资共计798亿雷亚尔,主要用于支持2023年宣布的“加速增长计划”中的防御项目,包括与瑞典萨博集团联合生产JAS-39“鹰狮”战斗机,以及针对装甲车、护卫舰和潜艇等军用载具的研发项目等。目前,公共投资已累计拨款421亿雷亚尔,剩余资金将在2026年前由巴西国防部、巴西开发银行以及研究与项目融资机构共同提供。
此外,巴西还为各军种建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2023年,巴西政府依托“加速增长计划”第三阶段,为巴西陆军的四个装备项目提供约124亿雷亚尔(约合24.08亿美元)专项资金,用于研发、升级、采购数百辆装甲车等装备;为巴西空军提供约528亿雷亚尔(约合91.23亿美元)专项资金,用于增购34架F-39E/F(JAS-39的巴西版本名称)战斗机以及9架C-390“千禧”运输机以完善空中保障体系。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巴西政府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与发达国家合作研制武器装备。2023年,巴西与阿联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空天装备、智能武器、无人系统等领域共同研发,两国军工企业还签署关于非致命武器、智能武器等的合作意向书,基本覆盖双方现有高新技术装备范畴。在采购法国潜艇过程中,巴西伊塔瓜伊造船厂和法国海军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法国负责协助升级造船厂设备,全部4艘潜艇均将在巴西建造。此外,借助与瑞典萨博集团联合生产JAS-39“鹰狮”战斗机的机会,巴方在圣保罗州先后建立设计与开发中心、飞行测试中心,推动本土航空产业链的升级。
三是聚焦技术研发。此次投资在技术发展方向上,明确将卫星、运载火箭和雷达相关技术列为优先发展重点。值得一提的是,在火箭技术领域,巴西展现出坚定决心,为高超音速火箭等项目拨付大量资金,全力推动该领域实现突破与发展。与此同时,还推动陆军装备技术升级与加强航空装备研发,对“阿斯特罗斯”火箭炮进行装备更新,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当前38辆“阿斯特罗斯”IIMK3M型火箭炮发射车的技术升级,并增购54辆MK6型火箭炮发射车,以提升远程火力支援能力。
这是2023年5月22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拍摄的巴西陆军总部
四是重视人才培养与产业协同。巴西政府十分重视发挥科研机构的作用,将航空技术中心(CTA)作为航空领域的核心科研枢纽,专注于航空领域前沿技术的探索与研究,为巴西航空工业的技术革新提供源动力与智力支持。巴西航空技术学院作为培养航空等领域专业人才的摇篮,已为巴西国防工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他们活跃在国防工业的各个环节。
在产业协同方面,巴西政府一方面鼓励将军事领域研发的先进技术向民用领域渗透;另一方面,以国防工业中的重点项目为核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协同发展。许多参与飞机零部件生产制造的企业,通过将在军工生产中积累的高精度加工工艺与质量管控经验应用于民用产品生产,大大提高了民用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
自主化努力影响深远
巴西拥有广阔的领土、漫长的海岸线和复杂的边境环境,通过实施国防工业投资计划,对巴西提升自主防御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提升国际话语权等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巴西在国防技术和装备方面长期依赖传统欧美供应商,国防工业“受制于人”。随着巴西国防工业自主化进程加快,其以提升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采取“引进-消化-自主”的发展路径,可降低因外部供应中断或受限所面临的风险。例如,此次投资计划重点发展两栖装甲车、防空系统等装备,同时涵盖航空航天、核能、安全设备等多个领域,这些措施能有效推动巴西军事装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军队更好地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
通过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和产业链协同,巴西在实现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国防工业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强,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此次大规模投资将进一步带动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此外,该投资计划将进一步提升巴西国防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推动国防产品和技术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改善巴西国际收支平衡。据公开数据,2024年巴西国防工业出口额达18亿美元,同比增长22%。
一揽子大规模国防工业投资计划展示了巴西的国家实力和发展雄心,向国际社会表明巴西对维护自身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信心和能力。在实现武器进口多元化过程中,巴西与瑞典、荷兰等北约成员国合作,助力巴西在国际军事合作和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增强在全球和地区安全格局中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