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因何重启
欧盟拟与阿尔及利亚强化能源合作。图为2022年10月11日,阿尔及利亚总理阿卜杜拉赫曼(右一)和负责能源事务的欧盟委员卡德丽·西姆松(右二)在阿尔及尔共同出席能源商业论坛开幕式
文/肖玉华 刘怡然
编辑/黄红华
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和尼日利亚三方近期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召开会议,讨论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项目实施情况,这标志着跨越撒哈拉沙漠的天然气输欧项目有望提速推进。
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项目预算130亿美元,总长4128公里,起自尼日利亚瓦里,终点位于阿尔及利亚哈斯阿梅勒,管道连接尼日利亚南部尼日尔河三角洲油气产区和阿尔及利亚地中海油气出口港,是西非地区重要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
有分析认为,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项目一旦建成,将为地区各国的天然气输欧开辟通道,实现油气资源货币化,既增加天然气出口国的财政收入,也将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非洲能源区域合作的一大步
根据非洲能源协会的测算,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及的天然气产量占到非洲国家总产量的80%,并有望在数年内成为欧洲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地。
濒临几内亚湾的尼日利亚油气资源丰富,但是受制于国内液化天然气技术瓶颈和产业短板,天然气的产量和出口增长缓慢。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提出推进非洲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项目将为西非区域合作创造契机,改善非洲油气资源大国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三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水平。
早在2002年,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和阿尔及利亚国家油气公司即签订备忘录,同意启动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项目。2006年,两家公司的可行性研究确认了项目的可行性。2009年,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三国部长级指导委员会成立,项目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但是,接下来的地区变局令区域合作戛然而止。2011年以来席卷北非的“阿拉伯之春”和外国干涉,使得埃及、利比亚和突尼斯等多国政府倒台,部分国家政局动荡,同时,撒哈拉和萨赫勒地区的反政府武装不断坐大,“博科圣地”和“伊斯兰国”等恐怖主义组织不时发动恐怖袭击。地区各国因面对棘手的国内政治和安全挑战,不得不搁置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项目。
近年来随着地区安全局势逐步改观,管道项目建设被再次提上日程。2022年6月,三国石油部长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集会,同意重启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项目。今年2月三国签订的协议决定更新可行性研究,继续推进管道项目。
抓住欧洲能源新选择
欧盟委员会的一份能源报告显示,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其进口总量的比重从2021年的45%下降到2024年的13%。与此同时,欧洲进口液化天然气在天然气进口总量中的占比快速跃升,从2019年的18%上升到2024年的29%,其中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比俄乌冲突前增长3倍,占到欧洲进口总量的45%,美国出口天然气的43%销往欧洲。
目前看来,俄欧关系的矛盾将是长期性的,欧洲想要摆脱对俄“能源依赖”,但与此同时,欧洲对美国重商主义的单边主义政策日益不满,因此正积极寻求能源进口的多元化。
与俄罗斯、美国和中东等传统能源产地相比,非洲国家尤其是几内亚湾各国能源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凸显该地区对于欧洲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性。
除了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从尼日利亚到摩洛哥的天然气管道也是非洲能源输欧的重要项目。这条沿大西洋海岸敷设的管道预计全长5600公里,穿越尼日利亚、贝宁、多哥等6国和摩洛哥海岸地区,是非洲向欧输气的西线工程。摩洛哥已宣布将从2025年开始为其境内的1672公里的管道招标,以推动西非地区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发展,促进非洲和欧洲的能源安全。
项目推进非易事
与尼日利亚到摩洛哥的天然气管道走大西洋海岸不一样,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线路纵贯撒哈拉沙漠,项目建设面临地区协调、安全局势和融资困难等多方面的挑战。
由于尼日利亚、尼日尔和阿尔及利亚境内均有反政府武装和恐怖主义组织活动,三国关系动荡破坏了地区协调的机制,为反政府武装和恐怖主义组织提供了活动空间,可能恶化天然气管道沿线安全局势,影响项目的顺利推进。
西方大国对西非各国自主发展的势头也心态复杂。政变发生后,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军政当局自主意识强烈,不仅反对西共体的制裁,也对西方大国的干涉态度强硬。三国先后终止了与法国和美国的安全合作协议,迫使美法撤出驻军,转而寻求俄罗斯的军事支持。2024年4月,首批100名俄罗斯军事顾问抵达尼日尔。美法两国在萨赫勒地区经营多年,甚至将尼日尔称为“尼日尔要塞”,绝不会甘心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拱手让给俄罗斯。
另一方面,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等“非气输欧”项目,将推动尼日利亚、尼日尔和阿尔及利亚的经济发展,促进非洲地区一体化,增强非洲国家与西方大国的“议价能力”,从而减弱美法等国控制非洲“代理人”的能力。2024年11月,因尼日尔指责欧盟驻尼日尔大使滥用赈灾援款,欧盟随即召回驻尼日尔大使。在收到尼日尔将与伊朗签订铀矿贸易协议的情报后,美国威胁对尼日尔进行制裁。
融资困难是管道项目面临的另一难题。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均超过30%,尼日尔的债务水平更高达50%以上。与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贸易顺差的情况不一样,尼日尔常年贸易逆差,外汇短缺令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由于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大部分投资将用于尼日尔境内段的建设,如何制定合理的融资机制和规模,满足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项目参与方必须协力解决的问题。
(肖玉华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怡然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