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乌蒙山间的“幸福回响”——贵州毕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观察-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18 19:46:43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乌蒙山间的“幸福回响”——贵州毕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观察

字体:

  春耕生产、乡村旅游、扶贫车间……春日的贵州乌蒙山区,随处可见脱贫群众努力奋斗、勤劳致富的忙碌身影。

  “贵州扶贫看毕节”,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5年过渡期”以来,在这个贵州曾经的脱贫主战场上,干部群众正持续夯实脱贫基础,做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推动毕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织密防返贫致贫“监测网”

  这些年,在政府监测帮扶下,黔西市太来乡硐口村脱贫户尹彦文一家的生产生活逐渐走向正轨。

  “我和爱人相继患上肿瘤,看病花了不少钱,还要供3个孩子读书,生活一度很艰难。”尹彦文说,幸亏政府及时监测帮扶,一家人生活才逐渐好转。

  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产业补助……通过走访、研判,帮扶干部迅速采取一系列帮扶措施,在尹彦文一家脱贫以来享有政策不变的同时,持续加强帮扶。“我身体逐渐康复,政府还补助5000元养了2头牛,对生活充满信心。”尹彦文说。

  2025年3月,威宁县农民在农技专家指导下对短柱油茶树进行人工授粉。(彭凯 摄)

  精准分析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开展帮扶,尹彦文一家的变化是毕节织密防返贫致贫“监测网”的缩影。

  毕节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局长郑建旭说,这些年,全市健全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注重行业部门预警与引导农户自主申请相结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在曾经深度贫困的赫章县,当地坚持防返贫与促产业双向发力,建立“监测预警+动态帮扶+产业赋能”闭环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赫章县副县长付庆梅介绍,2024年,全县累计识别监测对象2.6万人,消除返贫风险1.68万人。

  打好多元帮扶“组合拳”

  经过一年改造,位于纳雍县董地乡群山之间的石关苗寨焕然一新。

  白墙灰瓦的民居、设施完善的广场、功能齐备的学校……昔日偏远贫穷的苗寨,在民革中央实施“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下,成为纳雍县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典型。

  纳雍县董地乡石关苗寨改造后焕然一新。(受访者供图)

  “现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人居环境简直大变样。”实实在在的帮扶变化,让村民很感慨。

  修建学校、培养人才、促进就业……作为民革中央的定点扶贫联系县,纳雍县的脱贫发展得到民革中央大力支持,并逐渐形成了“重点突出、领域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如今,越来越多力量参与到纳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进程中,持续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纳雍县副县长罗珍玉说。

  去年,民革各级组织在纳雍县投入和引进各类帮扶资金5650万元,培训各类人才1912人次。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定点或对口帮扶毕节的8个县、市,并根据毕节所需,结合各自所能不断完善、创新帮扶机制。

  在毕节,东西部协作也是推动当地发展的重要工作。自对口帮扶毕节以来,广州市因地制宜探索开展“东西部协作+”合作模式,在产业发展、智力扶持、乡村治理等方面与毕节深入开展协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郑建旭说,全市积极用好各类帮扶力量,打好多元帮扶“组合拳”,不仅依托东西部协作力量,而且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等行动,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乡村振兴。

  描绘城乡协同“新图景”

  搬迁进城这些年,张柳玉在政府持续帮扶下总算在县城站稳了脚跟。

  张柳玉一家住在威宁县城郊的开华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全县共有2万人从偏远乡镇搬迁至此,并在政府帮扶下不断融入,逐渐成为这座山区县城的“新市民”。

  “搬迁前最担心进城后生活无着落,政府逐渐帮助解决看病、读书、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大家过得更安心。”张柳玉说。

  如今,她和爱人在小区门口摆了个小吃摊,收入更稳定。

  “十三五”期间,毕节市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达32.48万人。如何让大家“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是当地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的重中之重。

  郑建旭说,全市一直强化搬迁劳动力稳岗就业监测和跟踪服务,确保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同时健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加强多元保障,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图为2025年3月1日航拍的黔西市化屋村。(史开心 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注重以城带乡、城乡协同。

  位于乌江源头水域的黔西市化屋村,春日山花烂漫,是不少人休闲踏青的好去处。特色农家乐、非遗文创产品、游船观光体验……这些年,随着帮扶资源不断倾斜,这个曾经偏远落后的苗族村寨积极探寻文旅融合发展,描绘城乡协作“新图景”。

  化屋村驻村干部杨国奇说,全村努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以城市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服务、改革供给,吸引更多城里人进村消费,拓展脱贫群众致富渠道。(记者骆飞)

【纠错】 【责任编辑: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