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舟联合新华网推出《华开见木-寻福记》“纹艺觉醒·大师作”——让非遗回家-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2/03 07:40:54
来源:新华网

千年舟联合新华网推出《华开见木-寻福记》“纹艺觉醒·大师作”——让非遗回家

字体:

  新华网北京2月3日电(记者 高方圆)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璀璨的星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202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千年舟推出《华开见木-寻福记》“纹艺觉醒·大师作”——让非遗回家,意在借助多元途径,让传统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遗。

  “福”是春节的符号,传承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习俗。祈福、纳福、接福……一个“福”字,承载着中国人最朴素的生活理想。栏目以“福”为桥梁,在寻福之旅中,将木雕、铜艺、苏绣等非遗艺术创新地融入家居设计,让非遗艺术不再是博物馆中遥不可及的展品,而是化作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美好,真正实现“让非遗回家”的愿景。

  探寻木文化的根与魂 重焕勃勃生机

  翻开历史的长卷,木,承载着人类古今文明的流传与发展。她,如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者,用一圈圈年轮记载着朝代的兴衰与更迭,述说着文明的传奇与经典,演绎着生活的绚丽与多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木”象征着蓬勃与生机,践行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纵观华夏文明史,中国人对“木”可谓是情有独钟。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承载着人们对家的眷恋与归属。木,不仅是文明的传承者、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人们情感的寄托者。

  深谙木文化的魅力,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陆铜华提出了“生态可持续、文化可持续和企业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他带领企业将悠久的木作智慧与现代工艺巧妙融合,将原木应用于家居产品中,让这份“木文化”情怀在家居中传承流转,发扬光大。

  木也,东方,万物之所生也。柔韧而顽强之木,正如东升之旭日,带着希望与活力,不断向上升腾成长,展现生命的力量与坚韧,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与期盼。木建筑、木家具及各类木制用品,凭借其天然纹理与温润质感,为家居环境增添温馨舒适,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

  千年之舟载福航 万象祈福话吉祥

  五福临门、福如东海、福星高照、福禄双全、福寿绵绵……

  福文化,这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之中。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变迁与发展,福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演变,但其核心意义始终未变,“福”字始终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

  在中国,福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春节时家家户户贴上的福字对联,还是各种庆典、节日中的祈福活动,都体现了福文化的重要地位。

  从古至今,福文化一直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中。人们在各种传统习俗和现代活动中,不断为福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使其更加丰富多彩。而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象征。

  走近匠心木雕 篆刻时光印记

  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探索非遗回归生活的理想方式,让非遗真正融入大众生活,是千年舟一直以来的探索与追求。

  “随着文化自信强势回归,中国传统元素正成为流行风向标,国潮回归和东方美学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千年舟一直坚持用当代审美激活文化基因,在传统文化与风尚潮流融合中唤醒生活之美。”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田茂华说。

  此次栏目组走进木雕之都浙江东阳,探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开启一场木与木雕艺术的深度对话。

  木雕,于艺术的浩瀚苍穹中熠熠生辉,是匠人倾尽全力、雕琢时光的智慧结晶。“东阳木雕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史,能拥有今天的辉煌,正是靠手艺人祖祖辈辈的坚守。”16岁就开始从事木雕的黄小明说。

  “木、家和非遗的传承,可以在一栋房子里很好地体现。同样是木,千年舟的木文化跟传统的东阳木雕文化还是有区别的。在未来,可以更好地在木作文化或者木房子,现代房子和生活起居,整屋装修等方面进行更好的尝试与合作。”黄小明欣然憧憬着。

  探铜艺传承大师 寻木与铜交融的奥秘

  木文化和铜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尽管材质不同,但从理念上、艺术上还是相通的。最早的木结构的建筑里面也有很多铜的要素,二者相得益彰。

  “从我太祖父开始做铜,从同治年间到现在,有150年的历史了。它既是一种情怀,又是一门饭碗。铜,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生活方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娓娓道来。

  说到非遗的传承,他认为,不光是不忘初心,还要让中华文明的伟大精神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在使用上、精神上给我们帮助。在家具领域,他探索怎么把“铜”跟“木”结合起来。比如说,在木头的家具上增加一些铜艺元素、铜艺结构,使木雕家具更加美观,使用寿命更长。

  停泊家的港湾 “绣”出你的风采

  在现代生活的精致追求中,千年舟始终秉持着多元化风格的家居生活理念,将木的灵魂和温度与多元的文化进行融合,让每块板材都承载着对品质生活的承诺。

  一根线牵动上千年,苏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江南文化绵延传承的生动载体。“苏绣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传承了千年的文化记忆,而且一针一线都是情感历史的节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动情地讲述。

  在谈及苏绣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时,姚建萍说:“我们要破界、破圈、进行跨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到当下的生活,融入时尚,融入家居生活,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载体。”

  千年舟致力于打造一张“最美”的板,姚建萍认为,苏绣可以介入到创造“美”的过程中来,一起赋能“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美的存在”的一张板,未来把苏绣融入到更多的生活场景当中,做出更多美的产品。

  舟行流光,千载犹如一瞬。致力于做木文化传承与发扬者的千年舟,将夯实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探索之路,以产品为载体,跨越国界,向世界传递东方家居的亮丽名片,让全球见证东方美学的永恒魅力。

【纠错】 【责任编辑: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