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从安第斯到秦川,中拉青年兵马俑前话友谊-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19 17:19:41
来源:新华社

特写:从安第斯到秦川,中拉青年兵马俑前话友谊

字体:

  炎炎夏日,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前,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青年与中国朋友一道,兴奋地等待着。

  7月18日,在2025年“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研修交流营活动现场,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青年走进千年古都西安,共同聆听历史回响,汇聚青年力量,共促发展振兴。

  得知这次行程要走进承载着两千多年辉煌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智利青年西蒙·丰特满怀期待。他表示:“我曾经来过一次中国,但从未到过兵马俑,所以我特别激动。”

  怀着热切期盼,他与其他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青年一起,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进展厅。

  站在俑坑旁,解说员拿出一张陶俑刚刚出土时的照片,青年们好奇地端详起来,来自巴拿马的贝尔纳博·扬圭斯举起大拇指,感慨道:“就像活的一样!这太美了。”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青年在参观兵马俑。(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供图)

  围栏之下,是气势磅礴的兵俑阵列,兵俑的每一张面孔都好像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青年们不禁停下脚步,纷纷举起手机,镜头扫过俑坑中或立或蹲的一尊尊陶俑。

  “兵马俑出土时就是现在的颜色吗?”

  “这些兵俑是雕刻出来的还是烧制出来的?”

  青年们接连提问,讲解员不断给予解释。

  “兵马俑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对整个人类历史都很重要。”智利青年卡米拉·莫拉加说道,“我认为中国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个范例。你可以看到,年轻人对这里充满兴趣,我想我们也要让文化遗产获得年轻人的喜爱。”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青年在参观兵马俑。(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供图)

  青年们的共鸣不仅仅关乎文物遗迹的保护,也关于古都西安的风貌。

  从走进西安开始,西蒙就被这里古今交融的景观所打动,“在这座城市,每走一步都是历史。中国很好地保护了文化遗产并持续发扬光大,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学习这一点。”他表示。

  文明的对话,让中拉青年的心更近。在当天举行的中拉青年发展论坛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张传慧的分享“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让来自智利的龚萨罗·加西亚印象深刻。他说,中拉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为中拉人民更加相近相亲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陕西省青联委员林泽华说,这种跨越文化差异的深刻共鸣,正是文明对话的核心与精髓所在。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当中拉青年走出展厅,阳光依然热烈,依依不舍的他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仿佛从安第斯到秦川的距离不再遥远,正如巴西青年道格拉斯·费雷拉在中拉青年发展论坛上的发言:“在相距遥远的地方架设桥梁并非易事。但携手同行,我们一定能跨越重洋。”(郑昕、张申博)

【纠错】 【责任编辑:刘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