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新事-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5

02/01

14:1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2版 新春走基层

小站新事

2025-02-01 14:18:3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版 新春走基层

旅客在蓟州北站检票上车。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惟真摄

  刘惟真

  天色渐明,冬日柔暖的阳光勾勒出府君山的轮廓,与静静延伸的铁轨、灰瓦白漆的站房合为一幅动人的渔阳画卷。地处天津最北端的火车站装束停当,等候着当日的第一批来客。

  已在蓟州北站工作了近30年的后勤事务员赵小玉熟记列车进站的时间,提前从办公室走下站台,早早做好了帮同事们一起接车的准备。车门打开,拖着行李箱的学生、夹着滑雪板的游客、拎着菜蔬水果的老人鱼贯而出,赵小玉忙前忙后帮他们引导方向、提拿行李,目送他们走出车站、汇入街巷。

  一阵喧闹过后,小站重归平静。

  蓟州北站最初名为“蓟县站”,是全长约113公里的津蓟铁路上的一座二等站,车次不多、客货混跑,规律而平静曾是小站工作的常态。不过,自1965年津蓟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小站始终连着蓟州与外界的客货运“生命线”,虽然看似“低调”,但在蓟州人心目中,它的地位大不一般。

  今年48岁的赵小玉是个土生土长的蓟州人。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坐火车曾是备受孩子们期待的事。不过初时,蓟州北站还是座三等小站,每天只有一对列车往返于市区与蓟州之间,上车一坐就是3小时。由于车次太少、出行不便,上大学时她只好乘坐大巴车进京,再从北京站转乘火车到校。

  1997年,毕业后的赵小玉回到了熟悉的蓟州北站工作。由于接发车时间固定、乘客数量寥寥,客运服务算是当时站里的“清闲活儿”,她则被分到了任务更重的货运车间。

  作为天津唯一的半山区,建材业曾是蓟州的支柱产业。在当时缺地少粮的蓟州区,大部分村民“靠山吃山”,以开石采矿为生。相比起进城的乘客,砂石料、煤渣更能称得上是车站的“常客”。城区里遍地是建材砂石公司,火车站旁边的空地就是个砂石转运场。

  随着蓟州北站货运作业量的上升,小站从三等站“荣升”为二等站。“那时候,每天货物能装满三四列火车,装车量常常在100车以上,大家伙儿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蓟州北站工会主席何亮回忆道。

  入路最初几年,赵小玉每天和货物打交道,工作充实又繁忙。不过,小姑娘也有些说不出的烦恼,尤其是洗不净的脸蛋和脏兮兮的衣裳。上站台干完活,浑身上下都黑黢黢的,只能看见一排白牙和忽闪忽闪的眼睛。周围空气里总是弥漫着煤烟味,候车厅的窗玻璃上码着厚厚一层灰,走在站里时常感觉呛得慌。

  2015年,一则“重磅消息”让小站大变样。当年4月,经过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市政府的联合改造,津蓟铁路正式开行公交化运行的市郊客车,运行时速提升至100公里,每天开行的列车对数也上升为4至8对,从天津北站到蓟州最快只需90分钟。

  市郊客车的开行掀起了“乡村旅游热”,也给小站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旅客流。“线路刚开通,站前站后就有几千位旅客排起长队,那阵势把我们全‘镇住了’。”赵小玉说。

  为了更好地保障旅客出行,客运服务成了白天站内的业务重心。客运车间人手紧张,其他岗位上的“能人好手”就纷纷来帮忙,自发成立了“满天星服务队”。

  熟记接发车时间表的值班员白静,背起重点旅客就能上天桥的值班员赵鑫博……办公室就在售票处楼上的赵小玉也成了队伍中的“主心骨”“大姐大”。

  “他们都是客运班组的强力‘外援’!要我说,我们的队员全是‘六边形战士’。”蓟州北站客运车间主任刘国民带着骄傲的神气介绍。

  进入2025年,津蓟铁路市郊客车即将迎来十周岁“生日”。十年间,运送石料的货车少了,但来蓟州游玩的京津冀旅客数量却多了。

  线路最初的火爆,极大促进了蓟州区当地文旅发展;而运营至今仍能“长红”,也与当地做强生态旅游、精品旅游、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思路密不可分。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蓟州区关停大量污染企业,大力开展废弃矿坑和山体修复,不少村民办起农家院、休闲农业、高端民宿,生意越来越红火。区内多部门联手,一手抓生态环境建设,一手抓基础设施升级,蓟州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常年守在蓟州北站的赵小玉,也切身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城区周边群山复绿、炸山采石的“疤痕”渐愈,空气清新又和畅。车站里,大家将候车厅收拾得窗明几净,连带着上班的心情都愉快了不少。

  近年来,“慢旅游”成了颇受追捧的休闲方式,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更赋予了小站新的生机。目前,蓟州北站与北京站间每天运行两对列车,加挂6节车厢,车票经常早早就一售而空。

  游戏爱好者循着《黑神话:悟空》的足迹探秘独乐寺,冰雪爱好者带着各类装备打卡盘山滑雪场……如今,蓟州北站的几趟客运列车成了不少京津乘客的“旅游休闲专线”,一列列火车带着人们对乡愁的怀恋,一路直抵风景宜人、依山傍水的小城,让因盘山、黄崖关长城、渔阳古街等景点而闻名的蓟州真正成了京津冀游人心驰神往的“山水田园”。

  “现在说起在蓟州北站工作,大家都挑大拇哥,直夸我们这儿真是个好地方。”赵小玉笑道。

  小站说小也不小。目前,蓟州北站已从日均发送旅客仅几百人次的小站,发展为日均发送旅客近2000人次、高峰时期客流量近万人次的铁路枢纽。

  对值班员而言,车站的时刻表已经成了他们的“生物钟”。每天早晨5:40打开车站大门,6:29发运第一班列车;直到晚间21:32目送车站发运的最后一班列车一路向南,大家这才能踏实下班。

  春节期间,为了保障旅客安全顺利出行,站内的工作布置也更加细致。遇上大客流,要加强站台乘降组织工作,做好安检查危作业,严格落实手检作业标准……在蓟州北站站长樊昊的桌子上,一份写得满满当当的车站工作日志记录着铁路工作者的细心与辛劳。

  “近期天津有降雪,一会儿我们准备在接发车间隙集中讨论完善各项方案,防范可能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樊昊说。

  在站里过年,对蓟州北站的“守护者”们来说是件平常事。今年春节期间,他们也在为了来往列车的安全继续在这里坚守。“车站就是家,在家就是年。”白静说。

  傍晚,向着洒落的斜阳,载着记者与数百名旅客从蓟州北站返回天津市区的列车缓缓启动。站台上的值班员专注地目视着前方,乘务员推着塞满零食的小车穿过车厢内的走廊。慢悠悠的绿皮火车牵动童年的回忆,唤起故土的情思;从蓟州北站向前,越过结冰的池塘、冬日的麦田、贴起窗花福字的民居校舍,目之所及是炊烟阵阵的团圆气息,是潮白冰封的诗意画卷,一路尽是好风光。

 

责任编辑:冯明
关键词:蓟州,北站,小站,火车,列车,旅客,铁路,工作,成了,客运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